重污染作坊式廢品回收變身環保再生金屬產業
2010年06月22日 10:39 7692次瀏覽 來源: 羊城晚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彭衛
過去一條生產線需要15個工人,現在三五個工人就可全部完成;過去有5%的料不可回收,現在不可回收率僅為2%;過去銅粉含銅量是92%,現在已經達到了96%。”楊舜告訴記者,“如今,龍塘、石角又重新恢復了藍天綠水。”
沒人想到,過去拿著50元月薪的鄉鎮老師賴坤洪,靠著廢品回收搖身變成了億萬富豪;更沒人想到,昔日省市兩級政府圍剿多年的黑作坊,如今竟發展成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的再生金屬回收集群產業。
清遠市再生金屬行業商會秘書長楊舜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捧回了中國再生銅都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清遠銅’的上市也已在有條不紊的規劃當中。”
典型:回收廢品,賺得可觀利潤
【那筆生意他賺了2000多元,這是他好幾年工資的總和。】
清遠再生金屬產業的萌芽源于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南海大瀝就有一批人,依靠黃埔港進口廢船、廢電器和廢電纜,干起廢品回收利用的生意。清遠的石角、龍塘兩鎮則恰巧地處南海和黃埔港的夾縫之中,一些本地人也依樣畫葫蘆,開始從廢品中掘金。賴坤洪就是其中一個。
當時,在龍塘鎮中學任教的賴坤洪一個月的工資50元,大兒子剛剛出生,既要養小又要養老,家里窮得叮當響。他也顧不上名聲好不好聽了,一邊教書,一邊偷偷干起廢品回收。他先從親友那里借來2萬元,然后靠著關系到黃埔港拿了20噸廢電纜。“2萬元的借款全部用來進貨和買設備,拆解金屬的都是親戚朋友和鄉親,都是先干活,后談錢,現在看來,就像是一場為了改變命運的賭博,”楊舜告訴記者,“可是賴坤洪賭中了,那筆生意他賺了2000多元,這是他好幾年工資的總和。”
由于利潤可觀,越來越多的人放下手中的農具,開始投身廢品回收。最高峰的時候,在龍塘、石角兩鎮,有5000個原始的家庭式黑作坊,從業人員過10萬。賴坤洪也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辭掉他的鐵飯碗,做起全職“回收佬”。
危機:污染嚴重,威脅環境水源
【那時候稻谷不結穗,果樹長不大,周圍的樹木都發黃。】
那時,拆解技術非常原始,多數工作靠村民手工完成。鋸子、錘子、鋸片刀等就是全部的工具,碰到塑料皮很厚的電纜,村民們就干脆潑上些油,通過燃燒的方式將包在里面的銅芯分離出來,處處冒煙的黑作坊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那時候稻谷不結穗,果樹長不大,周圍的樹木都發黃,不僅村子灰蒙蒙,而且市場彌漫著刺鼻的怪味。”更嚴重的是,重金屬污染一度威脅著佛山廣州的城市供水。清遠也因此屢次在省里被開會點名,甚至被中央電視臺和《人民日報》多次曝光。
從2000年開始,省市兩級政府和環保部門,對廢品回收的黑作坊進行嚴厲打擊。但是,由于違法成本低,每次打擊后,黑作坊迅速死灰復燃。環保部門抽檢也時常遭遇暴力抗法和人身攻擊,受傷事件時有發生。如何在發展中解決好環保問題成了考驗政府執政能力的一道坎。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