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作坊式廢品回收變身環保再生金屬產業
2010年06月22日 10:39 7691次瀏覽 來源: 羊城晚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彭衛
求變:升級技術,效率環保兩全
【過去一條生產線需要15個工人,現在三五個工人就可全部完成。】
經過調研,當地政府發現,再生金屬行業的市場前景廣闊,行業本身并沒有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技術改造的滯后。
當時,全國具有成熟物理拆解經驗的公司僅兩三家,而且都處于技術保密狀態。清遠環保部門便帶著有志于技術改造的龍頭企業四處參觀學習,進行技術更新換代,賴坤洪也因此成了吃螃蟹的人。參觀學習后,賴坤洪挖來專家,閉門搞研究,更新設備,將所有能調配的資金全部投入到技術改造,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場賭博。結果,不僅在廣東率先實現廢舊金屬的“零排放”,也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看到賴坤洪成功后,其他企業競相模仿。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當地政府再次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進行二次技術升級。升級后,勞動效率比舊設備提高3-4倍,相比手工勞作效率更是提高了數十倍,環保問題也迎刃而解。“過去一條生產線需要15個工人,現在三五個工人就可全部完成;過去有5%的料不可回收,現在不可回收率僅為2%;過去銅粉含銅量是92%,現在已經達到了96%。”楊舜告訴記者,“如今,龍塘、石角又重新恢復了藍天綠水。”
發展:跨國路線,規劃整體上市
【2009年,清遠拆解出再生銅80萬噸,占全國再生銅產量的40%。】
當地政府一方面推動全行業進行升級換代的同時,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入園經營,圈區管理”的新思路,在龍塘、石角建立工業園區,要求所有拆解戶進入園區,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治污,對于不愿進園的黑作坊,動用鏟車,堅決取締。
變作坊為園區,實現了資源回收利用、環境保護、加工貿易、公共服務和產學研“五個一體化”,舊日的垃圾變成了今天的黃金,再生金屬產業聚集效應在幾乎沒有礦產資源的清遠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09年,清遠總拆解量達到250萬噸,拆解出再生銅80萬噸,占全國再生銅產量的40%,占全國銅產量的13.8%,生產總值高達518.2億元,占到清遠工業總產值的1/4。
如今,江西銅業、云南銅業、大冶銅業、華鴻銅業、同興銅材、勝利銅材等一大批國內知名銅企業,以及興域鋁業、隆達鋁業等多家鋁企業紛紛扎根清遠,一條“進口———拆解———粗加工———深加工———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
當年吃螃蟹的賴坤洪如今已是清遠再生金屬行業商會的會長,近年來,他不僅參股云南銅業,還在非洲的剛果共和國投資2000萬美金,進行銅礦和鈷礦的開采、冶煉和銷售經營。作為清遠再生金屬行業的帶頭人,他雄心勃勃地表示:“清遠銅要做大做強,必須要走跨國路線。目前,國內已有有色金屬再生企業上市,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時間內整體上市。”
[1] [2]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