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鉛”錘百煉 再生產業化腐朽為神奇
——來自界首市發展縣域經濟的報道
2010年07月05日 16:19 7768次瀏覽 來源: 安徽經濟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想要了解界首經濟,你們一定要到田營鎮去看看。”界首市委宣傳部的負責人向記者推薦。
這位負責人所說的田營鎮就是被列為安徽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的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區。
鉛冶煉業被視為破壞生態系統的冷面“殺手”。然而,界首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區的“區域循環經濟”卻讓“殺手”變成了“天使”。
田營鎮鉛冶煉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過去,因受地理、資源等條件所限,許多界首人從事收購廢電瓶、廢塑料的行當,聚集成市,便形成了廢舊電瓶和廢舊塑料市場。
“發鉛財,猛發財”,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伴隨著再生鉛土法冶煉的大規模擴張,在帶來經濟增長同時,相伴而來的是環境的污染,田營被國家和省環保部門戴上了污染治理的“黑帽子”。
“這樣的黑色GDP不能要!”
戰略決定成敗,戰略轉變的前提是發展觀念的轉變。界首市委、市政府拿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明確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環保是第一生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循環經濟領導小組和工作研究會。以田營再生鉛冶煉治理為突破口,專門成立治理再生鉛冶煉污染領導小組,徹底治理鉛污染。
按照“正確引導、規模生產、集中治理”的整改方案,將年產再生鉛2000噸以上的11家小企業全部遷至遠離村莊居民區的一片低洼地,實施集約和規范化生產,積極穩妥地對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組建了緊密型股份制有限公司安徽華鑫鉛業集團,并且對再生鉛企業實施了兩次共8個月的“休克療法”,對照環保標準進行整改,達標一家開工一家,逼企業過環保關。
圍繞節能減排,企業加大了自主研發創新力度。華鑫集團投入8000多萬元上馬底富氧吹新工藝,將過去的反射爐改成直燃式,變家家冒煙為集中減排,現在噸鉛耗煤由過去550公斤降低到130公斤以下,每年僅此一項可以節煤15000噸,減少成本1000萬元,同時還提高了鉛回收率,降低了硫排放率,減少了煙塵排放,此項技術正在申報國家專利。田營中南鉛業公司與中科院過程研究所聯合,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濕法冶煉“固相電解”生產工藝,提高了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的回收率。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