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的眼光―再生循環轉變發展方式紀實
2010年07月29日 9:46 11151次瀏覽 來源: 大江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匡建二
一
豐城是我省著名的煤電之鄉。
有關資料表明,這里已探明煤炭儲量達5億噸,煤層氣藏量70億立方米。多少年來賣煤炭占財政總收入的七成以上。然而,過度的地下資源開采,帶來的是地表塌陷、河塘干涸、空氣污染等環境保護問題。這種僅靠吃祖宗飯、斷子孫糧來過日子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近年來,豐城市一口氣關閉了50多家小煤窯、100多座有污染的小熔煉爐、30多個高耗能的黏土磚廠。并毅然舍棄了投資額達20億元的電解鋁和投資額達5億元的閩南造紙等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環保政策的大項目。
這是一種瞄準未來、卓有遠見的眼光。
舍棄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地擇優發展。豐城人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經濟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轉變作為謀未來的一項重大舉措,不拘一格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不拘一格引進高新技術領軍人才,不拘一格出臺政策哺育高新產業發展。他們不僅籌措資金9000萬元設立了高新技術產業扶持、風險投資等“五大基金”;制定了比沿海更優惠、比特區更特殊的扶持政策,還對每位干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企業,不僅要提供保姆式的優質服務,更要有慈母般的情懷,親手摸一摸、用嘴嘗一嘗瓶里的奶是冷的、熱的、還是燙的。
在高新技術產業園采訪時,黑豹炭黑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動情地對記者說:“去年年底,我們施工正進入緊張的時期,卻遇著雨雪天氣,工地一片泥濘,工業園的同志特地從南昌買來鋼板鋪路,讓我們的施工機械能正常運作,大年三十那天,為了商談合約上的一個細節,幾位干部與我們一起工作到凌晨4點才回家。真令人感動啊!”
長遠的眼光換來的是蓬勃的發展。如今,豐城市高新工業園區已建立了全省縣市第一家高新技術孵化基地、全國第一個無油渦旋壓縮機基地,12項新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或填補國內空白,培育了市級以上高新企業2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研發平臺2家,本土上市企業1家,引進上市企業3家,重點孵化的上市企業5家。更為可喜的是,豐城還本著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理念,在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基礎上實施總部經濟戰略,從2009年起,啟動了總部經濟基地建設,規劃面積1.3萬畝,世界知名品牌斯米克、唯美等已進駐基地,另有50多家企業已簽訂了協議,成為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神來之筆。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