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的眼光―再生循環轉變發展方式紀實
2010年07月29日 9:46 11150次瀏覽 來源: 大江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匡建二
二
走進位于曲江煤礦的瓦斯發電廠,記者猶如走進了一個新奇的世界。往日被人們視為“地下惡魔”的瓦斯,在這里卻被開發成為人民造福的能源。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主管生產的副廠長姚國輝一邊陪同采訪一邊介紹說,瓦斯無色無味、易燃易爆,其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21倍,是煤礦的第一殺手,往日都是當作廢氣抽排掉。這樣既污染了大氣,又浪費了資源。2007年豐城建成了年發電量達到4100萬千瓦時的瓦斯發電廠,年消耗瓦斯混合量4100立方米,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申請注冊成功,將“碳減排量”出售,成為豐城由“賣煤炭”向“賣碳匯”轉變的新突破,也是實現循環經濟的成功典范。
何為循環經濟?通俗地說就是:廢品再利用。
歷史上,肩挑貨郎擔、手搖撥浪鼓,一路吆喝“雞毛換糖”是豐城人的真實寫照。河洲街道的破銅爛鐵、拖船鎮的羽毛回收,造就了江南最大的廢舊物資集散中心。據統計,現仍有10萬人從事這一行業,每年約有100萬噸廢舊物資交易量,金額達100億元。然而傳統的粗放型經營,有著其致命的弱點。首先是“臟、亂、差”,用豐城人的話說“晴日滿天雪(曬羽毛)、雨日污水流(小冶煉)。”再者由于粗放經營,附加值低。將其棒殺?不是上策。任其自流?也不是辦法。豐城的決策者們想得更遠:如何轉變生產方式,使之成為富裕一方百姓、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
這是一種極具智慧的眼光。
豐城依托“江南廢舊物資集散地”的優勢,打造出10平方公里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形成了羽毛、塑料、鋁、銅和粉煤灰5大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產業板塊。記者在園區采訪時看到,合隆羽絨、波司登、鴨鴨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羽絨企業紛紛進駐豐城,臺灣合隆羽絨還準備將設在深圳的總部遷往豐城,在這里接受世界各地的訂單。這里的塑料企業不再賣塑料粒子,而是利用塑料粒子生產無紡布;廢棄的鋁也不再是簡單加工成鋁錠出售,而是生產附加值更高的汽車水箱和輪轂;豐城電廠的高溫余熱蒸汽也被收集起來,成為碎米、陳化糧加工成生物糖漿的能源。
智慧的眼光帶來的是經濟的蓬勃發展.循環經濟的興起,不僅有利于節能減排,而且對地方財政也作出了巨大貢獻,2009年循環經濟產業對豐城市的財政貢獻達5億元,占總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