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將經濟與環境效益結合
2011年11月24日 8:52 10600次瀏覽 來源: 海南日報 分類: 新技術
仿佛揮舞一根點“石”成“金”的魔棒,昌江國家級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園區一次又一次實現了變“廢”為“寶”的神奇:粉煤灰生產水泥,尾礦變成精礦粉,余熱轉為電能,廢水產出沼氣,廢氣制成硫酸,“皮帶長廊”替代汽車運輸……
“再好的鐵礦也不如廢鋼”。正是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昌江人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發展原則,將廢舊物資作為取代地下礦藏以及俯拾皆是的“富礦”,將資源再生作為解決能源困境的一種有效途徑。
“特色資源”、“循環經濟”、“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一個個關鍵詞,正在昌江人的頭腦和實踐中連成一條清晰的路徑,引領著昌江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傳統老工業向現代綠色產業轉型中闖出一條具有示范效應的道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
循環理念: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結合
擁有“亞洲第一富鐵礦”石碌鐵礦的昌江,挑起了海南循環經濟“試驗田”的擔子。
2003年,省委、省政府決定設立昌江工業園區。200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準昌江工業園區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第二批)產業園區,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園區規劃總面積54.86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總面積20.58平方公里。
為什么會是昌江?
看資源,昌江坐擁海南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是世界上僅存的黑冠長臂猿最后的棲息地;看產業,由于資源條件和歷史原因,工業成為昌江的主導產業,第二產業至今仍占昌江生產總值(GDP)的50%以上。一邊是無法割舍和規模仍在擴大的支柱產業,一邊是必須嚴格保護的生態環境,如果不能保護好良好的生態環境,海南發展將失去生命力。
昌江人毅然選擇了第三條路徑———發展循環經濟。因為資源獲取除了開采、儲備,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再生。
可以說,發展循環經濟是昌江謀求發展新型工業的一次理念創新,也是昌江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由此,一系列行動加速推進:改善園區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嚴格把好項目準入關口;控制新建高耗能行業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引進新能源項目……
“圍繞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把發展新型工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層次的核心力量。”昌江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何西慶介紹,昌江緊扣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和政策優勢,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戰略,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集約發展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的新型工業。
據昌江縣工信局提供的數字,昌江礦產資源豐富,已開采的有鐵礦、銅礦、金礦和石灰巖等,其中鐵礦總儲量達2.2億噸、石灰巖探明儲量9.5億噸,此外還有銅鈷礦、鎂礦等28種有開發價值的礦產資源。“這為園區提供了充足的工業生產原料,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又可以實現再利用,達到最大限度地減量化。” 昌江工信局局長曾學盟說,目前,園區內共有企業4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5家,主要產業為鐵礦石采掘和選礦業、水泥產業、鈷銅冶煉、橡膠加工、制糖業等,礦產、冶金、建材成為園區三大支柱產業。
這一切,為昌江未來經濟發展蓄積了能量。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