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動車企在新疆布局鉛蓄電池基地
2012年02月14日 10:33 12534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鉛鋅資訊
行業將面臨諸多挑戰
已經連續保持十多年產銷高增長的電動自行車產業,在2011年出現了小幅回落。據一項調查顯示,去年總體趨勢是穩中有降,降幅預計在10%左右。
業內人士預測,電動自行車行業在2012年發展將受到挑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消費需求可能下降;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電動車出口或將遭受打擊;2011年鉛酸電池企業整治未達預期效果,國家治鉛力度是否會繼續加大?鋰電承接鉛酸電池減產重任,全新發展即將到來;新國標有望在年內出臺,行業身份得到認同等。
分析 新疆優勢吸引東部企業遷移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內地廠家的目光?
記者分別采訪了上述4家電動車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從他們口中了解到,東部省份的勞動力短缺及生產成本的上升,使得投資新疆的優勢越發明顯,加上全國援疆政策的推動和新疆市場的空白,吸引了東部電動車企業向西遷移。
“同樣的工廠,浙江工業用地每畝在60萬到100萬元左右,在庫爾勒只有5萬到10萬元左右。”巴州伊萊雅電動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崔以飛說,東南部土地緊缺,電價也高,還面臨招人難題;而新疆不僅土地便宜,煤電資源尤其豐富,從生產成本上來說就非常劃算。
“在新疆,我們給工人開的工資和浙江其實沒什么差別,但新疆招工明顯比浙江容易。對于電動車這樣的屬典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充足的勞動力是必須要考慮的。”崔以飛說。
阿克蘇市雪域電動車廠董事長助理尉明亮說,以前東部省區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加上有人口和技術上優勢,使得企業對在西部建廠不重視。但近年來情況發生了轉變,內地市場競爭加劇。以天津市為例,1600萬的人口,有34家電動車企,人口與電動車廠的比例是47萬:1。而新疆有2100多萬人,有4家電動車廠,比例為600萬:1。
從中不難看出,新疆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電動車本身也非常適合新疆,尤其是在南疆使用,它不僅環保而且實用,一次充電續航80到100公里,是農村和二線城市人非常理想的代步工具。
“在新疆即使只設組裝廠,效益也很明顯。”巴州伊萊雅電動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崔以飛說,如果從浙江往庫爾勒發貨,一輛貨車只能裝150輛整車,而如果散裝運輸,可運450多輛電動自行車,運能相當于提高了近3倍。
澳柯瑪電動車新疆總代理陳幸偉告訴記者,他一年要進6000多輛電動車,每趟車費為3萬元。算下來,一年花在運輸費上的錢近100萬元,相當于每輛車是100多元。如果在本地制造,這100多元就能節省下來,形成價格優勢。
“新疆的地域優勢是無可替代的,雖說向中亞、西亞的出口規模還不是很大,但從長遠看,立足新疆,搶占中亞市場是電動車企今后發展必須要考慮的。盡早布局,才能掌握市場的未來。”浙江嘉興菲利普電動車有限公司生產部總工程師張春林說。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