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鉛鋅等工業轉型發展步入新高地
2012年02月20日 10:41 5753次瀏覽 來源: 團結報 分類: 鉛鋅資訊
“復產剛剛20天,我們就產出鋅錠2300多噸、硫酸9100噸,創產值3350多萬元。” 2月18日,在三立集團鑄型車間, 眼看一塊塊鋅錠源源不斷地從爐鑄錠機中輸送出來,企業有關負責人欣喜地告訴記者。據了解,完成資產重組并正式復產的三立集團,只是花垣縣推進錳鋅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實例。去年以來,花垣縣圍繞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突出抓整合、上項目、強服務,全縣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93.3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1.06億元,比增14.1和3.1%。
抓整合,助推礦業經濟轉型提質。該縣把錳、鉛鋅礦山整治整合及礦業整合重組作為工業經濟轉型提質的重中之重來抓,取得實質性重大突破。采取“等量置換”同步淘汰落后產能模式,橫向整合縣內8家電解錳企業,組建湖南東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并啟動15萬噸電解錳及精深加工項目。海豐公司等幾家鉛鋅礦山及浮選企業完成對三立集團、匯銀公司和保靖軒華公司的資產重組,現擁有18個采區、23家浮選企業,具備了年產電解鋅15萬噸、硫酸24萬噸的產能,成為“采、選、冶”一體化的大型鋅業集團。太豐集團通過縱向整合,現擁有18個鉛鋅浮選企業、4座尾礦庫,并控股、參股13個鉛鋅采區。礦山整合方面,全縣錳、鉛鋅礦硐數由1227個減少到200個左右;錳礦采礦權由31個整合成5個,其中已有4個區域完成整治整合,相繼恢復生產;鉛鋅礦區納入整合的36個采區中,已有33個通過安評,其中5個采區完成整治整合通過驗收,并取得安全許可證,陸續恢復生產。其余正加緊整改施工,大部分采區近期可實現證照齊全、恢復生產。全縣89座尾礦庫安全整治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已有40座取得安全許可證,實現合法生產。
上項目,夯實工業轉型發展基礎。該縣把項目建設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推力,安排工業發展資金350萬元、工業科技創新資金250萬元,引導和支持企業抓好技改項目實施,打造了工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縣工業園區累計完成投資3.3億元,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入園項目增至6個;東方礦業15萬噸電解錳項目首期工程即5萬噸電解錳生產線完成投資1.2億元,將于今年上半年投產;三立集團6萬噸電解鋅配套12萬噸硫酸項目建設緊鑼密鼓;通力新型材料廠5000噸高純石英砂項目一期工程即將試產;振興公司2萬噸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完成“三通一平”,主體工程正在建設;強樺公司低品位碳酸錳浮選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并完成了錳廢渣制造水泥、墻磚項目試驗;竹篙灘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電;太豐集團6萬噸電解鋅項目竣工后,產能已達10.5萬噸,成為全州第一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電解鋅企業。去年,全縣完成工業技改項目投資7.5億元,比增31.6%;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1.6億元,比增0.6%。
強服務,促進企業逐步復產增效。因資金和電力供應不足,原材料嚴重緊缺,去年初,該縣102戶規模工業企業僅有10余戶維持生產。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該縣出臺財政獎補、技改貼息等措施,為企業兌現獎扶資金4200萬元;在全縣上下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和“兩服務、兩促進”主題實踐活動,調處涉企重大糾紛100多起;堅持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工業制度及縣級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責任制,并建立政府、銀行、企業定期交流機制,幫助企業化解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這些舉措的落實,優化了工業發展環境,調動了企業開工復產的積極性。到去年底,除太豐集團全年保持生產外,全縣共有8戶電解錳企業、18家鉛鋅浮選企業恢復生產,電解錳、鋅錠產量分別達14.3萬噸、7.85萬噸,比增2.9%和5.4%。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