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再生鋁產業的遷移和發展
2012年02月27日 15:49 3201次瀏覽 來源: 中國鋁業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戴志雄
近幾年,隨著能源和土地等相關成本的增加,眾多的產業不堪重負,開始向西部轉移突破瓶頸制約,其中電解鋁行業勢不可擋,與之相關的再生鋁產業西部轉移成了行業內探討的話題。筆者認為,一個地方的再生鋁產業發展,重點還要看其是否具備發展的條件和基礎。
原鋁西遷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鼓勵西部地區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的轉移。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對電解鋁的需求大增,加之各地出臺優惠電價等措施,進一步刺激了電解鋁投資熱。然而,由于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的過快增長,造成了部分地區電力緊張,拉閘限電,使得不具備能源和電力優勢的地區的電解鋁企業經營受困。電解鋁用電成本約占到總成本的40%左右,這也就決定了誰具有電力優勢誰才有競爭力。
相比于東部與中部,我國西部地區的內蒙古、寧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有著豐富的煤、油、天然氣資源,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地有著豐富的水電資源,這也為產業轉移打下了良好基礎。
東西有別
當電解鋁西部轉移之時,“再生鋁西移論”在業內開始談起。而縱觀再生鋁產業屬性,我們發現再生鋁不同于電解鋁,其并不具備大規模轉移的條件。
首先,再生鋁不同于電解鋁對能源的依賴性大。由于生產工藝和原輔材料不同,其對于電力的需求量不大。再生鋁相比于電解鋁,其能源成本不及電解鋁的5%。沒有能源和電力的大量需求。
其次,再生鋁產業發展的基礎重在廢舊鋁資源。由于我國城鎮化發展起步較晚,現再生鋁原料主要來自于國外進口。我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再生有色金屬資源進口國,2010年,我國進口含鋁廢料285萬噸,同期國內回收的廢鋁只有160萬噸,國內回收資源主要集聚在東中部。因此,西部大力發展再生鋁產業的基礎條件不具備。
再則,再生鋁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下游用戶需求。我國再生鋁主要用來鑄造各種鋁合金產品,用于汽車、摩托車等制造業,可以說是一個配套產業,制造業的產業集群化正成為發展趨勢和主流。而我國制造業基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西部這樣的制造業基地較少。
此外,人們關注的勞動力成本也不是再生鋁產業發展的大礙。有關勞動力的成本,隨著再生鋁產業技術裝備升級,預處理、拆解等機械設備的研發推廣,勞動力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完全可以通過采用機械化的生產模式有效消除。土地成本則由于再生鋁不像電解鋁對土地需求量大,一個10萬噸再生鋁企業所用的土地面積只占同規模電解鋁企業的5%,土地的成本相對于再生鋁產業來說也不是問題。
中部適宜
當業內外熱議再生鋁產業西部轉移時,而中部現在已成了發展再生鋁產業的“香餑餑”。一方面中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先決條件,可以很好地承接這種再生鋁產業轉移;另一方面隨著大量制造業向中部的轉移,其配套下游產業優勢明顯。許多投資者都加大了在中部投資再生鋁產業的力度,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中部許多地方也都制定了發展再生鋁的規劃,發展的意愿極為強烈。
江西豐城規劃分三期建設15平方公里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就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項目竣工后可形成年熔煉加工再生金屬70萬噸生產能力,其中再生鋁40萬噸。
湖北谷城依托緊臨武漢、十堰兩大汽車制造基地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再生鋁產業,其10萬噸的再生鋁合金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正計劃在較短的時間內,打造具有規模、質量、成本優勢的現代再生鋁基地。
安徽界首更是大手筆,緊緊依托工業園區開展招商引資,正籌建金屬集散大市場。目前已完成規劃,進入施工階段。項目占地920畝,建成后,界首將形成一個年交易量超過百萬噸級的再生金屬市場。
根據我國廢舊有色金屬資源及加工園區分布情況,國家也以現有骨干企業為基礎,統籌規劃,進一步優化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布局,重點支持中部省份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在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中,中部有湖南汩羅循環經濟工業園、安徽界首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區、湖北谷城再生資源園區、江西新余鋼鐵再生資源產業基地、河南大周鎮再生金屬回收加工區5個基地。
中部地區位于我國大陸的腹地,國家制定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明確提出促進包括山西、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部承載東西,貫通南北,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區域內交通網絡便捷通達,工業基礎雄厚,集聚和承載產業、人口的能力較強,具有發展再生鋁產業良好的基礎,而隨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的進一步實施,中部的發展優勢將越來越凸顯。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