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探索中國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
2012年06月04日 14:36 531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鉛鋅資訊
近日,在京舉行的“2012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生態修復論壇”上,約340名中國土壤專家及環保企業代表共同展示了最新的土壤修復技術方案,探討重金屬治理的評估、控制和產業政策問題。
這是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后中國首次舉辦有關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大型學術研討會,1月發生在廣西柳州的鎘污染給當地150萬居民的飲水安全造成威脅,引發公眾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憂慮。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說,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公眾對土壤污染的認識尚顯不足;不同于有機污染物,重金屬不能降解,與土壤分離難度大;重金屬不僅污染農田,還可滲入地下水和地表水。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料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首席專家王琪舉例說,中國有70余家鉻鹽生產企業,半數以上采用有鈣焙燒工藝,產渣量可能數倍于鉻鹽產量,對當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嚴重,2011年底至少有200萬噸鉻渣未得到有效處置。
土壤重金屬修復指通過技術手段減低或固化受污土壤所含的汞、鎘、鉛、砷、鉻等重金屬。陳同斌團隊研發的神奇植物蜈蚣草具超富集能力,可有效“吮吸”土壤中的砷,通過與甘蔗、桑樹間作的方法,實現了土壤原地修復作業,并給當地農民帶來一定收入。
與會的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環境研究者也提出了土壤重金屬的生物修復解決辦法,他們利用農業廢棄物玉米秸稈孔隙大的特點,將秸稈經改良后用于吸附土壤中的鎘,實現“以廢治廢”。
王琪認為,土壤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重金屬處理流程的規范還未在產業領域形成統一認識。“例如固化技術可將重金屬固化在土壤中,但有些企業將之視作固體廢料簡單填埋,這可能會造成新的污染風險。”王琪說。
此外,論壇也吸引了眾多環境修復技術企業參加,企業代表均表示土地修復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