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半年報:反彈力度不強 鉛價或受下游拉動
2012年07月06日 11:22 12637次瀏覽 來源: 瑞達期貨 分類: 鉛鋅資訊
第一部分:上半年行情回顧
2012年上半年,滬鉛行情走勢日趨復雜。年初媒體預計第一季度經濟將觸底,但一季度行情走勢較為樂觀,企業補庫存現象也有所增加。不過,較為出乎意外的是,第二季度經濟運行遭受較大挫折,延續一季度下行趨勢,市場措手不及。因此,行情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月,原先市場預計一季度中國經濟探底,但在企業補庫存、國家強化調控以及宏觀形勢偏好的情況下,滬鉛指數從15200點左右強勢上攻至最高16400點左右。
第二階段:進入2月以來,市場開始呈現波浪形運動。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3月中旬。
第三階段: 3月中旬后,隨著房地產放松無望,價格再次下滑。4月以來,歐元區危機再起,美國經濟復蘇勢頭顯著下降,中國經濟刺激遭遇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全球資本再度回流美國,滬鉛指數震蕩下滑。不過,3月底宏觀調控預期,致使行情有一波溫和反彈。其中,5月份下滑勢頭較為明顯。而5月中旬有一次降準,6月中旬也有一次降息,并未帶動經濟回升。
我們看到,滬鉛指數和倫鉛走勢高度吻合,在內盤流動性不強的情況下,說明內盤受外盤帶動較強。行情往往是受隔夜外盤影響,內盤開市后的價格就大致決定了一天的行情方向。
第二部分:宏觀經濟分析
一、中國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直接關系鋅價走勢,以及現貨面和產業鏈對鋅的開采、生產、加工、銷售等一系列判斷。此外,中國也為世界貢獻了三分之一的鋅消費量和四分之一的產量。2012年上半年,鋅價走勢基本隨宏觀環境變化起舞。因此,研究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變量對于鋅的階段性行情顯得尤為重要。
正如我們所介紹的,由于宏觀經濟下滑過于嚴重,滬鋅1210價格已經跌破15000元/噸的成本線,目前暫未看出有較強的勢頭。6月匯豐PMI出現了進一步下降,初值僅為48.1,創下7個月以來的新低,其中出口訂單不容樂觀,顯示5月出口強勁回升僅僅為曇花一現。
整個上半年,宏觀經濟走勢普遍偏弱,而5、6月更是出現了大面積的下滑勢頭。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基建投資緊縮,但1、2月PMI持續下降,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因此,3月中旬基建建設開始陸續開工,5月更是加大了信貸扶植;同時,2月18日和5月18日兩次宣布降準,一共1個基點,共釋放8000億左右資金。而6月8日開始降息0.25個基點。這些都顯示,貨幣政策正在走向寬松,客觀上有利于企業獲得資金。
事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是,宏觀經濟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即在銀行業放貸能力充足的情況下,企業沒有借貸意愿,導致整個貨幣政策失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出于多個方面,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訂單下滑、下游市場嚴重積壓等原因。但最為重要的是,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下跌導致抵押品價格下跌,從而致使企業的借貸能力急劇下降。
另外,自4月以來,尤其是5、6月,房地產銷量出現了較強的回升勢頭。另外,自6月開始,大型房地產企業重新開始大規模拿地,同時地方政府積極供應土地,以及通過改變公積金政策和首套房貸款利率鼓勵剛需入市。這是在國家房地產調控總體方針不變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由于土地財政收入劇減以及自由資本金大幅度下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其中的關竅是,地方政府鼓勵更多的“剛需”進入市場后,受益的房地產企業必須購地的方式回報當地政府。以上動作,中央各部委均采取了默許的態度。這樣,地方政府既充足了財政也補足了資本金,沒有資本金的杠桿作用,地方融資平臺就無法進一步擴張,銀行的信貸需求也就減少;而中央前期投入的財政刺激由于沒有貨幣乘數的放大,無法起到拉動作用。這也說明了為何5、6月份在財政和信貸刺激的作用下,PMI繼續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預計,下半年中,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松,將會出現二次甚至三次的準備金利率下調,但這僅僅是輔助作用;經濟能否回穩,真正的推力在于中央的財政刺激以及在房地產松動的形式下,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能否發力,以此推動地方基建建設。
可以看到,如果資產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得以穩定、地方融資平臺有一定資本金、整個經濟就可以在下滑的基礎上企穩;反之,僅依靠中央的基建投資無法使國民經濟反彈。我們在判斷鋅價的時候,可以將之作為一個關鍵的參考變量。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