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蓄電池回收體系混亂成污染罪魁
2012年07月20日 14:42 10925次瀏覽 來源: 南方日報 分類: 鉛鋅資訊
回收體系混亂成污染罪魁
2007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血鉛事件”敲響環保警鐘》將鉛污染引入民眾視野,使得人們“談鉛色變”。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80%用鉛流向的鉛蓄電池行業多為民營企業,其中多數為中小型企業,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和技術并不達標,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然而,在去年大規模取締關停整頓鉛蓄電池企業時,就有專家和業界澄清,造成鉛污染的罪魁禍首并不是鉛蓄電池的生產過程。環保組織史密斯基金會認為,世界上最嚴重的10個污染問題,其一就是錯誤拆解鉛電池造成的。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理事長韓作此前發表言論稱,目前鉛蓄電池行業生產環節的污染基本上被控制住了。但由于鉛蓄電池的回收環節基本上處于無序狀態,所以在這一環節中產生的污染比較嚴重。
“生產過程并非一點污染都不產生。”張弘介紹,無論是生產還是回收環節,都會產生污染,只是生產廠家相對達標的數量更多,所以就彰顯了回收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更為嚴重。
張弘告訴記者,我國當前從事廢舊電池回收的主體多以個體戶和小工廠為主,環保意識、健康意識都不強,工藝不規范、相關設備不達標,是造成鉛污染的罪魁禍首。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于2011年3月向有關部門提交《廢舊鉛蓄電池回收押金制度的建議》,建議稱目前我國尚無一家企業建立全國性的回收網絡,也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建立規范運行的區域性回收網絡。
有人士質疑,雖然國家從去年開始對鉛蓄電池行業進行整頓,但都是從生產廠、產能方面進行入手,而并未從令業界頭疼的回收系統開始抓起。這樣的政策真的能解決被民眾所詬病的鉛污染嗎?
對此,張弘則給出更為樂觀的解釋。他說,國家一系列政策實際給鉛蓄電池行業設立了一個門檻,過濾掉不規范的小型廠商,這也從需求源上解決了不規范回收鉛的流向。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