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科研情
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蔣繼穆
2012年12月17日 11:2 1220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技術 作者: 李幼玲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其實對蔣繼穆來說,諸多創新成果通過自己的努力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不僅僅是激動,更多的是鼓舞。由于工作業績突出,1985年他被破格提拔為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主管技術工作。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他通過出國考察,配合原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組織團隊對國內的重有色冶煉企業開展了技術升級擴產改造工作。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冶煉技術,結合國內經驗進行消化、再創新,主持完成新建和改擴建大、中型冶煉工程30多項。以閃速爐煉鎳、諾蘭達爐煉銅、頂吹煉銅、煉鉛、煉錫等新工藝替代了傳統的鼓風爐、反射爐、電爐熔煉技術,并開發了10萬噸/年大型沸騰焙燒、高溫高酸浸出的煉鋅工藝及裝備。僅十來年時間,我國銅、鎳、鉛、鋅、錫的冶煉產能、產量、自控水平、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單位產品能耗成倍下降,環保和安全衛生條件顯著改善,我國重有色冶煉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退離領導崗位 心系設計工作
1998年,蔣繼穆退離領導崗位后,卻沒有離開自己熱愛的設計工作,在國內冶煉裝備與配套水平大幅提高的有利條件下,他專心從事冶煉工藝創新的研發與產業化推廣應用。
為了解決當時我國鉛冶煉燒結過程硫和鉛塵低空污染、能耗高等問題。他與團隊一起開發氧氣底吹煉鉛新工藝及配套滿足該爐轉動特性的大型余熱鍋爐、薄層分格新型鑄渣機等設施,分別在安徽池州和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建設一條氧氣底吹熔煉-鼓風爐還原的工業示范性生產線。
對于蔣繼穆來說,2002年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年份,就在這一年,示范生產線一舉成功并轉入工業生產。該技術不僅有效解決了硫與鉛塵的低空污染,還將噸鉛能耗650kgbm降至360kgbm,僅僅幾年之內國內已經有30家企業采用了這一技術成果。單爐生產規模有年產鉛6萬噸、8萬噸、10萬噸、20萬噸四種規格。其中出口印度建廠投產的年規模10萬噸的生產線已通過考核驗收;20萬噸/年規模的生產線即將出口澳大利亞,用于改造皮里港鉛廠。這一技術的迅速推廣,刷新了世界冶金的歷史。
據蔣繼穆介紹,由于該工藝存在不足,比如底吹爐產出的高鉛渣為滿足鼓風爐還原要求,需鑄塊冷卻、熔渣的物理物熱被浪費;需設鑄渣機,增大投資與場地,拉長了工藝流程;鼓風還原高鉛渣鑄塊需要冶金焦作還原劑,造成還原成本提高。為此,他申報專利,向科技部立項開展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新工藝技術的研發工作。通過與團隊的大力合作,不到兩年時間就開發成功電熱底吹爐和側吹爐兩種直接還原液態高鉛渣的新工藝。克服了底吹熔煉-鼓風爐還原工藝的上述缺點。很快這一新工藝迅速推廣,用來改造底吹-鼓風爐煉鉛工藝。據蔣繼穆介紹,目前已有12家鉛冶煉采用了這一研究成果;采用底吹電熱還原和側吹還原爐各有6家,替代了鼓風爐還原。另外,用碎煤取代焦炭作還原劑,噸鉛單位能耗從360kgbm進一步降低至220kgbm。
蔣繼穆告訴記者,如果按新工藝年產鉛200萬噸計算,較傳統工藝年減排SO2約70萬噸、減排CO2 225萬噸,為清潔生產和綠色環保作出了重要貢獻。
氧氣底吹煉銅新工藝的誕生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蔣繼穆明白,鉛冶煉技術只所以能取得重大進展,是他和團隊一起奮發努力的結果,為了共同的理想和光輝的事業,他們向科研的一個又一個高峰不斷摸索、不斷前進。并且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他與團隊一起研發出氧氣底吹煉銅新工藝。該工藝采用高濃度富氧,具有原料適應性強、備料簡單、流程短、熔煉強度高、投資省、能耗低、綜合利用程度高、環保好等優點。
在山東東營建成我國第一個氧氣底吹示范性銅冶煉廠,2008年一次投產成功,產能達年產電銅10萬噸,三年多連續運行表明,熔煉過程不用加任何燃料、煙氣不含CO2污染、粗銅能耗僅169kgbm/t、處世界最低。經專家鑒定,綜合指標處世界領先水平,并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節能減排重點推廣新技術之一。目前已有5家企業(含越南大龍冶煉廠)采用該技術建成投產,還有四家企業在建。產能為年處理精礦量:10萬噸、50萬噸、100萬噸、150萬噸四種規模。這是我國已大規模推廣應用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全套國產裝備的銅冶煉新工藝。
熱銅锍實驗即將拉開帷幕
冶煉行業發展的點點滴滴,在蔣繼穆心里激起的是陣陣波瀾,這種波瀾是責任和精神的體現。年過七旬,他還和團隊的年輕人一樣戰斗在技術研發的第一線。他說:“在有色金屬科技創新方面,我們應該將原始創新放在首要位置,讓高端技術、關鍵技術占領市場,引領世界。”
幾十年來,蔣繼穆就是這樣頑強鉆研,為了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為了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正在進行氧氣底吹連續煉銅工業化試驗。這是國家863計劃的研發課題,也是根據國家授權于他的相關專利而設立的課題。第一階段的冷態銅锍半工業試驗已于2012年5月9日~6月3日,在河南豫光圓滿結束,并達到了預期目的。第二階段熱銅锍5萬噸/年規模的產業化試驗,即將在山東東營方圓集團拉開帷幕。蔣繼穆告訴記者,試驗成功后,將會改變世界銅冶煉90%以上還在采用P-S轉爐吹煉工藝的落后局面。由于P-S轉爐吹煉需要吊包倒運銅锍,造成大量SO2低空污染;同時因間斷作業,爐溫波動大、耐火爐襯壽命短、消耗高;煙氣SO2也因間斷作業而波動,不利于制酸。底吹連續煉銅一旦成功,將改變P-S轉爐吹煉的上述缺點,對世界銅冶煉產生翻天覆地的重大變革。他非常感慨的說道:“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結果。”
其實,衡量人生價值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你做了多少貢獻。這些年來,蔣繼穆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享有過不少榮譽。他先后獲國家優秀工程金獎三項、國家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國家優秀專利獎2項。2006年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008年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改革開放30周年有影響力人物榮譽證書,獲中國工程院院士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獎提名。
面對眾多榮譽,蔣繼穆說:“這是國家對他的肯定和激勵,最主要的是他身后站著眾多的科技團隊,所以這些榮譽是大家的。”
當記者問及他今后的宏偉藍圖時,他一字一句非常嚴謹的說道,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只要恩菲集團需要他,他將一如既往、滿腔熱情為自己摯愛的事業傾注全力,在科研創新的路上再接再厲,努力追求。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