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難度摸底
2013年05月14日 8:53 7365次瀏覽 來源: 財新網 分類: 鉛鋅資訊
近年來“砷毒”“血鉛”“鎘米”等事件頻發,使得重金屬污染成為最受關注的公共事件之一。2011年2月18日,《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由國務院正式批復,成為首個獲批的“十二五”規劃。
5月13日,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在2013中國環博會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到2012年為止,各項工作推動較有力,但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任務難度很大。
吳舜澤介紹,排放量方面,2011年全國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略有下降,其中鉛和總鉻排放量下降明顯,而汞、鎘、砷排放量有所上升。2012年鉛、總鉻持續下降,鎘排放量開始下降。
環境質量方面,各地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均值未出現超標現象,但個別斷面的監測頻次有超標現象,少數地區存在地表水國控斷面重點重金屬污染物超標現象。
項目完成方面,2011、2012年全國共完成重點項目1126個,占全國總規劃的2689個重點項目總數的42%,項目進度與時間進度基本匹配,其中淘汰項目525個。
在吳舜澤看來,項目進展有喜有憂,“需要注意的是,項目一半是直接淘汰的,實質性的治理和修復工程進展不太好。大量的項目還在開工過程中,超期驗收的情況較多,國家 4452個重點企業,大概只完成了30%左右。”
環境風險方面,2011、2012年各省市共發生涉重金屬突發環境事件20起,其中血鉛比例較大。部分省份存在新上項目向非重點區域轉移、落后產能向中西部轉移的現象。
吳舜澤透露,在“十二五”期間,將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五次考核,分別從排放量、環境質量(水源地、地表水和大氣質量)、重點項目、環境管理和風險防范(主要指涉重金屬環境事件發生頻次)五大塊進行,考核結果會以簡報形式在適當時間與公眾見面。
他認為,目前雖然項目進度符合預期,但宏觀產能仍然難以控制。從數據上看,淘汰項目多、數量大,但實際上產能還在增加。
“總體來看重金屬排放增量壓力仍然較大。尤其在宏觀管理比較薄弱的行業,如皮革、電鍍業,小企業多,產能調控落地困難。”吳舜澤認為,大量游離于工業部和環保部監管之外的企業,是環境風險高發的原因。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