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難度摸底
2013年05月14日 8:53 7364次瀏覽 來源: 財新網 分類: 鉛鋅資訊
以血鉛事件為例,去年中國關停了60-70%鉛酸蓄電池企業,但奇怪的是,從產量上來看,整個產業變化不大。
“這個挺有意思,要么數據有問題,要么關停的企業本身就不從事生產,或者在監管體系之外。所以我自己也在反思,是不是宏觀產能淘汰預期性不夠,產業政策的預見性不夠?”吳舜澤表示,產能和產量的雙控非常重要,如果是宏觀產能不斷增加,想要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形勢有好轉就不可能。
2007年5月,中國啟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首次對中國重金屬污染現狀進行詳細調查,涵蓋了水體、大氣和土壤。這為《規劃》提供了降低排放量的“2007年基準線”。
普查結果顯示,2007年全國廢水中鉛、汞、鎘、鉻、砷等五種重金屬產生量為2.54萬噸,排放量近900萬噸。大氣中上述五種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約9500噸。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含上述五種重金屬的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690萬噸。
而根據《規劃》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年削減15%。要完成削減15%的指標,除了淘汰落后項目、提高生產工藝,還有相當一部分要轉移為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理。
據環保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副主任胡華龍介紹,在危險廢物處理產業中,第一大產業即為含重金屬的危廢處理。而重金屬固廢與土壤直接關聯,是當前的難點。
“十二五”規劃側重點之一即是控制“多、小、散、亂”企業,穩定企業排放水平。但即便淘汰重復建設的小規模企業,眾多分布在縣、鄉、鎮一級的企業依然無法有效處理危廢品。
以鉛酸蓄電池行業為例,鉛酸電池企業主要分布在浙、皖、粵一帶,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擁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近2000家,沒有許可證的不計其數。而在縣一級的危廢處理設施基本空白。
對此,胡龍華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危廢處理的許可證審批將逐級下放,逐漸從國家下放到省市一級,以改善當前局面。
[1] [2]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