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城市礦產 狠抓礦產資源節約利用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2013年12月17日 9:48 8695次瀏覽 來源: 求是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四)以加強污染治理為著力點,切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
當前,大氣、水和土壤等突出的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治不行、刻不容緩的地步,必須重點突出、重拳出擊、重典治污、力求實效。
一是堅決治理大氣污染。黨中央、國務院把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行動,及時研究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經過5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5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全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國務院專門部署這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的治理措施更嚴、政策力度更大、目標設置更高,并與六個省區市政府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把環境治理同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同創新驅動發展結合起來,突出抓好重污染城市治理、能源結構調整、機動車污染減排、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冬季采暖期污染管控等重點工作,努力走出一條以治理污染促進科學發展、轉型升級、民生改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的新路子。要密切跟蹤《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執行情況,督促各地落實目標責任,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全力以赴打好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當前有關部門和地區要加強協調聯動,特別是北方地區要做好應對冬季極端污染天氣的工作,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總之,我們要下大決心,盡最大力氣,狠抓落實,讓人民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
二是大力治理水污染。我國不僅存在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而且污染型缺水也較嚴重。要加強飲用水保護,全面排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準保護區及上游地區的污染源,強力推進水源地環境整治和恢復,不斷改善飲用水水質。要積極修復地下水,劃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區、防控區和一般保護區,強化源頭治理、末端修復。大力治理地表水,進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和工業污水的排放標準,對企業污水超標排放“零容忍”,繼續加強對重點水域、重點流域綜合治理。
三是加緊治理土壤污染。土壤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要著力控制污染源,嚴格執行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的管理規定,在抓好現有重污染企業達標排放的同時,對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實行更加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禁止新建有色金屬、化工醫藥、鉛蓄電池制造等項目。要強化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治理,搞好土壤污染環境風險管理,經評估認定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污染地塊要及時治理,防止污染擴散。調整嚴重污染耕地用途,有序實現耕地休養生息。
四是切實保護生態系統。良好美麗、功能強大的自然生態系統是生態文明的重要標志。要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下決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產業,降低經濟活動強度。要大力構建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南方丘陵山地帶為主體的“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穩定和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范圍,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工程,逐步恢復生態系統。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最大限度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五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我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我們必須抓緊研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長遠規劃,狠抓任務落實,確保如期兌現承諾。同時,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積極參與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制度。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