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倉位泄漏 LME金屬期貨交易屢遭逼倉
2009年08月21日 9:43 14383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錫 作者: 梁焜平
8月21日消息 由于自己不能完全掌握交易平臺,國內企業在海外的交易通道,有的時候甚至就是交易對手,國內企業實在難言任何競爭優勢。而國際投機基金正是抓住了中國企業海外交易的這些弱勢,并利用國內企業的失誤,贏取巨大利潤,令國內企業遭受巨大損失。
株冶拋鋅被國外金融機構盯住逼倉
株洲冶煉廠是我國最大的鉛鋅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1997年,株冶從事鋅保值具體經辦人員越權透支進行交易,出現虧損后沒有及時匯報,結果繼續在倫敦市場上拋出期鋅合約,被國外金融機構盯住而發生逼倉,導致虧損越來越大。最后虧損實在無法隱瞞報告株冶時,已在LME賣出了45萬噸鋅,而當時株冶全年的總產量才僅為30萬噸。
為此國家出面從其它鋅廠調集了部分鋅進行交割試圖減少損失,但是終因拋售量過大,為了履約只好高價買入合約平倉。從1997年初開始的六七個月中,倫敦鋅價漲幅超過50%,而株冶最后集中性平倉的3天內虧損達到1億多美元。
國儲銅遭遇LME多頭圍攻
2005年10月,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惟一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擁有下單資格的交易員劉其兵,對國際市場銅價看跌,打算利用賣出日與交割日的差價猛賺一筆,在LME下了賣出15—20萬噸期銅空頭單。不幸的是,這張空單被索羅斯、巴菲特等帶領的國際基金立即盯上,他們不斷大單買進將銅價推高,劉其兵由此面臨四面楚歌,被曝失蹤后,國際炒家繼續興風作浪。
2005年11月18日,LME期銅猛躥到每噸4243美元,國儲中心已蒙受1.5億美元浮虧。12月2日,LME期銅再創歷史新高每噸4442美元,帶動上海交易所0601合約上沖到每噸3.9萬元人民幣。據說,交割日(12月21日)前銅價可能被多頭炒到每噸5000—6000美元區間,國儲中心損失將高達2億美元以上。
以上的例子近些年來屢屢發生,大部分在海外參與期貨交易的中國企業或多或少遭受到國際金融機構或者對沖基金圍剿,出現虧損。
綜觀上述兩個虧損事件不難看出,問題其實出在這些企業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過于高估自己的實力、不規范操作,對當地市場規則不熟悉,市場信息滯后等,讓國際基金捕捉到投機機會。
國際基金是怎樣捕捉到中國企業的商業信息并聯手“圍剿”的呢?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