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將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規劃
2012年11月05日 16:5 7258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今年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多個城市因擬建石化化工項目引發環保爭議。記者近日從相關主管部門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編制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規劃,重點對典型海洋生態區、核電和危險化學品集聚區、城市相鄰海域、臨港臨海產業園區和重大工程建設、海洋傾廢實行實時和全過程環境監管。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專家組成員趙章元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在環境容納量不足、污染物不易擴散的封閉型海灣(如大連灣),要禁止新上馬石化化工項目。
6年之久石化化工環境風險頻仍
從某種意義上講,石化化工行業的環境風險并非“新聞”。
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6年多前,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建設影響評估中心專家周學雙就披露,截至2005年,全國銷售額500萬以上的化工石化企業就高達21236家。根據全國環境風險排查情況,近幾年審批的化工類項目中,周圍5公里內有城鎮的占33%、位于江河湖海及水庫沿岸的占18%、位于水源取水口上游或自然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棲息地附近的占5%、處于三峽庫區及南水北調水源地附近的占3%。
20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曾在調查中指出,全國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
而在4年后的2010年,環保部開展了沿江沿河排查整治行動,檢查了化工石化企業近18000家,排查出環境污染隱患企業3607家;環保部組織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石油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的化學環境檢查,涉及企業共43510家,其中81.3%的企業具有環境風險,位于長江、黃河、海河等7大流域的企業占86.2%。
最新數據仍不容樂觀。環保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主任田為勇今年披露,全國4.6萬多家重點行業及化學品企業中,有12%的企業距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環境敏感區域不足1公里,10%的企業距離人口集中居住區不足1公里,72%的企業分布在長江、黃河、珠江和太湖等重點流域沿岸;50%的企業無事故應急池。
根據全國專家的戰略環評成果,環保部低調向天津、河北、遼寧、山東4省環保廳印發了《關于促進環渤海沿海地區重點產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并提出,環渤海沿海地區的煉油、石化、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化工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如不及時引導、優化和調控,將難以遏制環境污染加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下降的趨勢。”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