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3年11月06日 10:15 2011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政策法規
(三十八)產業政策。實行差別化產業政策,從規劃引導、項目安排、資金配置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傾斜。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專項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產業項目優先規劃布局。支持贛州創建國家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并實行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的政策。
(三十九)國土資源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等方面,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傾斜。支持贛州開展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相關指標單列管理;支持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研究探索對損毀的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開發整理成園地的,經認定可視同補充耕地,驗收后用于占補平衡;支持開展稀土采礦臨時用地改革試點。在符合礦產資源規劃和不突破開采總量指標的前提下,支持對稀土、鎢殘礦、尾礦和重點建設項目壓覆稀土資源進行回收利用,對因資源枯竭而注銷的稀土、鎢采礦權,允許通過探礦權轉采礦權或安排其他資源地實行接續。對稀土、鎢礦等優勢礦產資源在國家下達新增開采、生產總量控制指標時給予傾斜,積極支持綠色礦山建設。
(四十)生態補償政策。將東江源、贛江源、撫河源、閩江源列為國家生態補償試點。結合主體功能區規劃調整和完善,研究將貢江、撫河源頭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系數,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國家加大對廢棄礦山植被恢復和生態治理工程的資金支持。加大對國家公益林生態補償投入力度。
(四十一)人才政策。加大東部地區、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企事業單位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鼓勵中央國家機關在瑞金設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引智項目向原中央蘇區傾斜,鼓勵高層次人才投資創業,支持符合條件的單位申報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十二)對口支援政策。建立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贛州市18個縣(市、區)的機制,加強人才、技術、產業、項目等方面的對口支援,吉安、撫州的特殊困難縣參照執行。鼓勵和支持中央企業在贛州發展,開展幫扶活動。支持福建省、廣東省組織開展省內對口支援。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對口支援。
十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四十三)加強指導協調。由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對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指導和統籌協調,加強監督檢查和跟蹤落實,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報告。抓緊編制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進一步細化實化各項政策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細化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
(四十四)強化組織實施。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江西、福建、廣東省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意見實施的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加強與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銜接,強化協調配合,推進本意見的實施。要按照本意見確定的戰略定位和重點任務,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努力探索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試點和建設項目按規定程序另行報批后實施。
(四十五)弘揚蘇區精神。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干部群眾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揚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進一步發揚艱苦奮斗作風,振奮精神、不等不靠,齊心協力、真抓實干,推動原中央蘇區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斷開創振興發展工作新局面。
國務院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崇義縣硬質合金應用材料產業基地等國家級、省級產業基地成功獲批,產業群聚的效應釋放對全市工業經濟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