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算筆賬 探路成本盈利新模式
2010年04月21日 9:24 13596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上海老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四期(下稱老港四期)位于上海市南匯區老港東部,地處東海灘涂圍墾區,占地361公頃。填埋場總庫容8000萬立方米,可使用約45年,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這個項目,也被稱為“上海最后的垃圾防線”。
“老港四期的設計日接收量是每天4900噸,但目前的實質日接收量接近1萬噸。而且在世博召開后,老港很可能也會滿負荷運營。”4月12日,老港四期的一位負責人,對前往參觀的記者們如是介紹。
作為該項目的合營方,威立雅環境服務(Veolia Environmental Services)的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按照合約議定,上海市政府對于老港四期處理的每噸垃圾,給予60元的補貼。這意味著,老港四期每天至少獲得29.4萬的補貼款,若以2008年每天預計接收7900噸的數字算,每日可獲補貼額將上浮至47.4萬。
“垃圾處理業的成本,必須控制在政府的補貼額之下,利潤微薄。”威立雅環境服務中國總經理周小華說。
盡管如此,隨著沃倫·巴菲特在2月增持美國的垃圾處理企業Republic Services的股份至830萬股,這個行業正在吸引大量資本。威立雅環境(VIE.PA)亞太區總裁兼大中國總裁Jorge Mora對記者表示,“我認為中國只有25%-30%的垃圾得到了恰當處理,剩余的就涉及數千億的投資。”
與企業端嗅到該行業穩定收益的商機相對應的,是政府正在探索改寫目前由財政一力承擔垃圾處理補貼的模式——在杭州,一直以來沒有被納入垃圾處理補貼的垃圾運輸費用,即將迎來服務采購價的評估。
“臺灣市民對垃圾處理分擔更大一塊成本的做法已經盛行多時,而在大陸,垃圾補貼還完全取決于具體項目的公私談判。”臺灣威立雅環境服務總經理陳泓彰說。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